主      编:徐卫林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主办单位:武汉纺织大学

                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

                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出版单位:《纺织工程学报》编辑部

出版刊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CN42-1935/TS

国际刊号:2097-2911

邮发刊号:38-255

最新资讯newsletter

更多+

特别推荐

最新期刊

过刊浏览

  • 生物质纤维材料在传感领域的应用

    邵晓宇,周 迅,涂 虎*

    生物质纤维因其可再生,绿色环保,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结构可设计性等优点,在智能可穿戴、医用防护、能源收集,人机交互等领域展示出巨大应用前景。生物质纤维在柔性传感器的运用,推动柔性传感器朝着低成本,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可再生、可降解的方向发展。综述了常用的生物质纤维(纤维素、甲壳素及壳聚糖、胶原、蚕丝、海藻酸、淀粉、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解析其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并简要概述了生物质纤维在运动监测、生物医疗、能量收集、电子屏蔽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最后讨论了生物质纤维在传感领域应用的前景和挑战,为生物质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纤维表面微纳孔结构调控面料日间持续降温性能研究

    王文武1 ,李细林2,3 ,梁铁贤2,3 ,于 晖1*

    针对不断持久的高温气候,现有降温面料存在无法实现规模化持续降温难题。为解决这一问题,以聚酰胺 6(PA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和氧化硅粒子(SiO2)共混造粒得到的全切片皮层材料(PA6)为芯层材料,通过熔融纺丝制备皮芯共混纤维,联合碱处理工艺得到具有表面微纳孔结构全牵伸纤维,采用圆机工艺32针织造145 g/m2的单面平针织物。相对未处理表面光滑PA6/PET织物,具有微纳孔结构碱处理织物太阳光谱可见光区间(380~760 nm)反射率最高可提升12.52%,在平均太阳功率746 W/m2室外晴朗条件下,对比棉织物最高降温可达3 ℃以上。该工艺在制备持续降温纺织品中具有高效低成本等优势,具备规模化生产和广泛应用的潜力。

  • 具有辐射制冷功能的聚酰胺防水透湿纤维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赵 景1 ,赵振鸿1 ,冯 其1 ,吴彦城1 ,甘 锋1 ,黄 钢1 ,王先锋1,2*

    随着科技的进步,兼具防水透湿与辐射制冷功能的膜材料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人体防护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采用醇溶性聚酰胺6和含氟疏水剂为原料,通过一步静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了具有优异防护性能和热管理性能的微纳米纤维膜。研究了疏水剂浓度对纤维膜的微观结构、表面化学、防水性、透湿性以及辐射制冷性能的影响。在疏水剂浓度为35 wt%时,所制备的纤维膜耐静水压为32.1 kPa,透湿通量高达11.14 kg m-2 d-1,同时,该纤维膜具有91.4%的太阳光平均反射率和在“大气窗口”波段高达91.98%的平均发射率,能够在阳光直射条件下实现环境温度降低 8~11 ℃,可显著提升工作者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不仅为多功能纤维材料的制备提供了新方法,也为高温高湿环境下人体防护材料的研发与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 多巴胺改性丝胶蛋白粘合剂的制备及性能

    李奕潇1 ,李智鹏1 ,吴子微1 ,王昊宇1 ,卢神州1,2 ,邢铁玲

    开发具有强大水下粘附性并具有抗菌性能的粘合剂是一个挑战。通过多巴胺(DA)氧化自聚合对丝胶蛋白分子链进行湿粘附改性,并通过单宁酸(TA)对改性的蛋白分子链进行交联,制备了TA-DA/Ser粘合剂。测试结果表明:粘合剂在宏观上表现出粘弹性固态,能够提供较好的机械强度。在溶液中对丝胶蛋白成功改性,且氢键是单宁酸与改性丝胶蛋白交联的主要驱动力。粘合剂对猪皮组织的粘附强度最高达到86.22 kPa,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的清除率高达91.62%,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8.93%和98.17%。细胞毒性和伤口愈合实验表明,粘合剂达到细胞毒性二级标准,且对SD大鼠的伤口愈合起到促进作用。TA-DA/Ser粘合剂在无缝合伤口闭合和组织粘附中具有应用潜力。

  • 步态识别智能护膝的制备及其在关节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卢 妍1 ,李 哲1 ,刘英存1 ,夏 敏1 ,李 杰2 ,方 剑1*

    随着智能可穿戴产品不断涌现,兼顾舒适性与智能性的服装越来越受消费者喜爱。智能传感设备与服装相结合,可以极大地发挥智能性、舒适性和质轻性等特点,从而广泛应用于人体监测、医疗康复及运动竞技等领域。将锦纶、导电银纱线和氨纶进行编织,制备了一种弹性电容型纱线应变传感器,并将其成功集成到运动护膝中。通过合理布局传感器区域,确保传感器准确地感知人体运动,实现了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多区域应变传感智能护膝的设计与制备。收集人体异常步态运动数据,采用高效的运动特征提取和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与识别,最终成功构建了智能关节损伤康复辅助训练系统,为康复训练领域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芋突结构织物制备及其服用性能研究

    许多1,2,陈泽1,刘可帅1,方剑2,徐卫林1

    受芋头结构启发,针对传统织物呈二维平面结构,难以大量负载功能材料的问题,通过对其进行热湿定型处理形成不同尺寸的多维“芋突结构织物”,并与未处理的二维结构织物进行表观结构和服用性能比较。进一步采用超声缝合方式将具有保暖特性的功能材料封装至多维芋突结构织物的内部空间中,制备负载大量保暖功能材料的“芋突包埋织物”,并对其保暖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经热湿定型处理后多维芋突结构织物具有良好的保型性,在力学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透气性和透湿性提高,手感风格有所改变;所制备的芋突包埋织物的保暖材料负载体积可达到1260 cm3/m2,相较未处理的二维织物保暖性能显著提升。

  • 生物质纤维材料在传感领域的应用

    邵晓宇,周 迅,涂 虎*

    生物质纤维因其可再生,绿色环保,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结构可设计性等优点,在智能可穿戴、医用防护、能源收集,人机交互等领域展示出巨大应用前景。生物质纤维在柔性传感器的运用,推动柔性传感器朝着低成本,节能降耗,低碳环保,可再生、可降解的方向发展。综述了常用的生物质纤维(纤维素、甲壳素及壳聚糖、胶原、蚕丝、海藻酸、淀粉、木质素)的制备方法及性能,并解析其结构与性能的构效关系;并简要概述了生物质纤维在运动监测、生物医疗、能量收集、电子屏蔽等多个领域的创新应用,最后讨论了生物质纤维在传感领域应用的前景和挑战,为生物质纤维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 基于自适应YOLOv8-DAC的布匹疵点定位与识别方法

    胡经纬a ,龚 闯a ,江 维a,b*,聂骏杰a ,陈 振a,b,陈 伟a

    针对布匹疵点目标检测中背景纹理复杂以及疵点多样的问题,以及现有的深度学习算法难以实现高效、准确的布匹疵点识别与定位。提出一种布匹疵点识别与定位算法 YOLOv8-DAC(Deformable And CARAFE)。首先设计了一种具有自适应调整权重能力的特征融合模块C2f-DAT (C2f-Deformable Attention Transformer)。该模块可以抑制无关信息的特征权重,加强重点区域特征信息权重值,有效地加强了模型的特征融合能力,增强目标检测能力。其次针对模型在上采样过程中导致特征信息单一,特征信息丢失问题,引入轻量级CARAFE上采样算子替换YOLOv8原有的上采样层。该算子能够通过自适应重组内核的方法对特征图进行上采样,丰富特征图语义信息。仿真实验表明:相较于YOLOv8,YOLOv8-DAC识别布匹疵点的mAP@0.5提升了3.8%,实现了布匹疵点检测精度的提升。